第(2/3)页 此言一出,立刻引来反对:“投降?这些清妖手上哪个没沾我光复军弟兄的血?岂能轻易接受他们的投降,必须血债血偿!” “此言差矣!”又一人加入讨论,“接受投降,可极大减少我军伤亡,更快结束战事。况且,福建光复在即,百废待兴,各处修路、筑城、开矿,正需要大量劳力。这些降兵,正是现成的苦役。即便福建不用,亦可如统帅在《海权论》中所言,发配至台湾岛进行拓荒建设,一举两得!” “对!台湾乃我东南屏障,开发台湾需大量人力,此正其时!” 一时间,作战室内争论不休,各种策略碰撞,虽显稚嫩,却充满了活力与思辨。 秦远听着这些七嘴八舌的议论,脸上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 他要的就是这种氛围,各抒己见,方能集思广益。 这些年轻人,经过参谋部的锻炼,再下放到基层部队中去实践,假以时日,必将成为光复军新式指挥、训练和政工体系的栋梁,彻底重塑这支军队的组织形态。 他不再关注争论,侧身低声问张遂谋:“元宰,统帅府迁移福州之事,筹备得如何了?” 建宁府地处闽西山区,交通不便,已不适合作为掌控全省的枢纽。只有坐镇福州,他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全境,并启动后续更为宏大的计划。 “禀统帅,各部门行装已基本整理完毕,今冬军粮也已开始通过闽江源源不断运往福州库区。预计三天后,大队即可启程,完成整体迁移。” 张遂谋回道,随即想起一事,低声请示:“统帅,关于仍关押在牢中的杨家几兄弟……您看如何处置?是否一并押往福州?” “杨家几兄弟?”秦远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指的是杨辅清、杨宜清等人。 他不在意地摆摆手,“不必了,浪费粮食。给他们些盘缠,逐出福建境内,任其自生自灭,让天京洪秀全头疼去吧!” “放了?”张遂谋有些顾虑,“统帅,杨辅清在旧部中尚有些许人望,此举是否会动摇军心,导致一些人……” 秦远洒然一笑,打断了他的担忧:“元宰,你多虑了。若时至今日,杨辅清还能从我光复军中带走一兵一卒,那只能说明,这些人本就不是真心归附。走了,反而是好事,替我们净化了队伍。” 他语气转沉,充满自信,“至于你担心的大规模动乱,你这是小瞧了我们这几个月在福建推行的新政,小瞧了我们对军队从上到下的彻底改造啊!” 正说着,作战室的门被轻轻敲响。 余子安快步走了进来,来到秦远身边,低声道:“统帅,沈葆桢到了。” 第(2/3)页